春季需防六類傳染病 重點警惕麻疹手足口病等
早報訊 昨天,省衛生計生委發布春季防病指南,重點警惕麻疹、手足口病、流行性出血熱、布魯氏菌病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等六類疾病。我省春天氣候干燥、氣溫變化較大,是多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。
手足口病可致死亡
近期需重點關注的傳染病一共有六類,一是麻疹,該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、全身性、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,傳染性極強,發病嚴重時可引起死亡,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。按規定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有效措施。平常還應做好個人衛生,經常開窗通風換氣,保持室內空氣清新。如果知道周圍有人得了麻疹,應避免與其密切接觸。萬一發生麻疹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、隔離治療,避免外出感染他人。兒童因病就醫時要佩戴口罩防止醫源性感染。
二是手足口病,這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傳染病,全年均可發生,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。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現為發熱伴手、足、口、臀部皮疹,部分病例發熱可能不明顯,重癥病例早期可能沒有皮疹,但可出現頭痛、嗜睡、精神差,表情淡漠、肌陣攣、嘔吐等臨床表現,也可出現嘴唇青紫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嚴重的可導致死亡。絕大多數患兒一般在一周內可自愈,不需要住院治療,但當出現高熱不退、或出現頭疼、精神差、表情淡漠、肌陣攣、嘔吐等重癥臨床表現時,要立即到定點醫院治療。預防手足口病要做到: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,做好家庭室內外的衛生清潔,定時對兒童的玩具、衣物等個人物品進行消毒,經常對房間進行通風換氣;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,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、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;輕癥兒童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療、休息,以減少交叉感染;居家治療時,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,看護人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,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。
當心水痘侵襲兒童
三是水痘,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(VZV)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主要侵犯兒童,其典型特征是瘙癢性水泡疹,并伴輕度發熱。帶狀皰疹是體內潛伏病毒復發感染的反映與表現,多發于老人和免疫力較低的成人,臨床表現為神經性疼痛及沿周圍神經分布的成堆的水痘樣皮膚發疹。水痘有高度傳染性,全年均可發生,春末夏初是水痘的高發季節,幼兒園、小學等幼兒集中機構易發生流行。適時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有效措施。水痘患兒一經確診,應在家隔離直至全部結痂,其污染物、用具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。
四是流行性腮腺炎(簡稱流腮),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主要臨床特征為腮腺腫大,也可侵犯睪丸、卵巢、中樞神經系統,發生嚴重并發癥。主要發病人群為學生。適齡兒童應及時接種含流腮成分的疫苗(如麻腮疫苗或麻腮風疫苗)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房間或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。一旦患流腮,要進行隔離治療,隔離期限一般應從發病始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,約3周時間。被患者污染的飲食用具應煮沸消毒。
當心流行性出血熱
此外,還要預防流行性出血熱和布魯氏菌病兩類疾病。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,是由鼠等嚙齒類動物攜帶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。本病臨床癥狀主要有發燒、出血和腎臟損害三大特征,發熱病人高燒可至40℃,持續3~7天。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,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、多汗、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,患者中獸醫、牲畜養殖人員、屠宰工人、皮毛加工人員所占比例明顯高于一般人群,多為接觸牛、羊、犬及其排泄物感染。
專家支招
這樣預防傳染病
專家表示,預防春季高發傳染病,應做到以下幾點:隨時增減衣服,避免受涼;適度進行體育運動,提高自身免疫力;盡量少去人群密集場所;每天定時開窗通風,保持室內空氣清新。做好家庭衛生和環境衛生清理,科學滅鼠和防鼠,預防流行性出血熱等自然疫源性疾病,特別是畜牧業從業人員和野外工作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。講究衛生,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等個人良好衛生習慣,要合理膳食,營養搭配,生、熟食案板、菜刀等分開使用,不食用來源不明確和過期食品。盡量少與禽類接觸,食用禽類制品要煮熟蒸透。對于通過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,應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一旦感染傳染病之后,要及時就診、隔離治療,盡量減少在公共場合的活動,避免傳染他人;發現身邊有傳染病患者,應避免與其密切接觸,同時可根據情況應急接種疫苗。(記者 王磊江)
- 上一篇:重癥手足口病203例臨床分析 2014/3/10
- 下一篇:入春手足口病"抬頭" 青島疾控部門圍堵傳染源 2014/3/10
